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4.3毫米左右,宽2.6毫米。长椭圆形。体除头、胸部为褐或红褐色外,其余部分为玻璃样透明。头部眼后缘至头基部米黄色;头部背面有头刺5枚,细长、黑褐色,其长均超过触角第2节的端部,呈半直立状,除触角基处1对前指外,其余3枚均上指。触角褐色,细长。第3节中部略外弯,与第4节上均被有直立长毛,第4节端部色深褐。小颊短叶状,不长于头部,下缘宽圆具3列室脉深褐的小室。前胸背板光亮,具细小刻点;领部灰白无小室。头兜亦灰白色无小室,背面观梭形,向上高隆,前端伸达头部中央的一枚头刺之后,每侧有2个较大小室;中纵脊自头兜之后逐渐下凹直到三角突又高隆呈圆弧形,有3个较大半透明小室;侧脊为浅褐或褐色,透明,半球形直立于背板之上,既光亮又具直立的金色长毛,前半外缘处二半球几相接,向后部则逐渐分开而远离,后端与背板上的三角突相连;三角突端角呈半直立的椭圆形褐色囊泡;侧背板前端超过头的前端呈角状突出,后端内弯,与侧脊相近,具4个较大的长方形小室,前端基部有1小三角形小室。胸部侧板有细小刻点,后胸侧板后缘具1列4个白色方形小室。前翅玻璃样透明,室脉深褐。腹部腹面褐色,宽圆形,末端渐窄小。足细长,胫节、跗节具半直立毛。
生物学
河南嵩山地区1年约3代,以成虫在菊科植物枯老植株的根茎相交部位及寄主植物附近树木的皮缝内越冬。成虫平时不太活动,有假死性。常喜在较老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少数个体也可吸食花蕾。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经济意义
生活在菊科植物:泽兰属Eupatorium,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腊菊属Helichrysum、山柳菊属Hieracium及紫菀Aster tataricus L.等植物上。成虫、若虫多数十个聚集在叶之下表、花蕾等处,吸食汁液,并能排泄褐色污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也常引致叶片枯黄脱落。